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,“冬奥会”“冰雪”成为热词,冰雪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

发布时间:2021-03-08

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,“冬奥会”“冰雪”成为热词,冰雪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。为深度推进文旅融合,推进冰雪经济、冰雪旅游、冰雪运动等加快发展,吉林省提出探索“冰雪丝路”建设的区域协调机制,推动“一带一路”新实践,构建创新、协作、开放新平台。为此,全国政协委员、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安娣接受人民网记者的专访,畅谈吉林省“冰雪丝路”。

人民网记者:据了解,吉林省已计划打造“冰雪丝路”国际论坛,同时探索“冰雪丝路”建设的区域协调机制。目前“冰雪丝路”建设上已经得到了有关方面的支持。吉林省共建“冰雪丝路”的初衷是什么?有哪些意义?

杨安娣:共建“冰雪丝路”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,一是吉林省应该率先在冰雪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创新可行之举,体现新担当,展现新作为。二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东北地区的再挖掘、再实践。依托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冰雪丝路开放合作,既深化了一带一路内容、机制,使我国冰雪产业发展从一开始就放在国际化框架下;又深化了国内南北、东西协作,使冰雪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协作、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与实体经济领域,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,推动冰雪运动“南展西扩东进”,推动南方游客“北上西进”。

三是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的新路径。到2020年,全国已经有28个省市区提出发展冰雪运动、冰雪旅游、冰雪经济,推动了冰雪场馆设施建设,促进了冰雪相关消费,带动了国产冰雪装备设备、个人用品快速发展,融合一、二、三产业的现代冰雪产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,开创了现代产业体系的新领域。三亿人上冰雪、十亿人次参与冰雪旅游的大国市场优势,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冰雪经济格局。深化一带一路,推进冰雪丝路建设,统筹南北、四季、国内国际冰雪市场,构建创新、协作、开放的高质量新平台,是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战略选择,也是应对国际环境新挑战的冰雪经济之手。